- August 18, 2019
毫无疑问,藤校是每个留学学子的终极梦想,能够拿到一所藤校的offer已经足矣成为令人羡艳的“别人家的孩子”,可并非所有人都能如此幸运。在美国38所知名高校中,来自社会 Top 1% 绝对精英家庭的孩子的数量,比占社会大多数的一般平民还要多。而穷家庭出身的,能上个大专就谢天谢地了,今天ezAce想跟大家聊聊,那些美版寒门学子,命运改变了么?
接下来ezAce还会更加努力给大家带来考试干货、学霸技能、和备考经验的!快来点击标题下方的北美ezAce关注我,么么哒!
From 精英说
微信号:elitestalk
前不久,我看到了一篇采访,一名正在某藤校就读大二的天之骄子小R同学,却表示自己无比苦闷,有满肚子苦水要倾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我很难过,因为我觉得我不属于这里,和别人格格不入。” 小R这样形容自己的求学之旅,尽管在亲友眼中她是学霸、是大神,可在藤校里,她只是一个卑微的局外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些出身并不好的“穷孩子”,靠着奋发上进,背负着无数期待与希冀走进藤校,却面临着自尊与自信被碾压一地的处境。经济、社交、认同感……都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他们是藤校版的“寒门贵子”,要走出自我沉沦的怪圈、迎来新生,却没那么容易。
上藤校的“贫富差距”
在美国38所知名高校中,来自社会 Top 1% 绝对精英家庭的孩子的数量,比占社会大多数的一般平民还要多。在我们所熟知的常春藤八大盟校,这种现象尤为严重。

图片来源于美国「机会均等计划」
换言之,拥有相近智商、努力程度差不多的两个孩子,富裕家庭出身的只要不过分“作妖”,藤校大门会轻而易举地敞开;而穷家庭出身的,能上个大专就谢天谢地了。

藤校之首——哈佛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以哈佛为例,由最大的捐赠者们所组成的大学资源委员会(Harvard’s Committee on University Resources, COUR)会将要给予关照的、来自捐赠者家庭的子女及校友子弟放进一个单独名单“Z-List”,这份“神秘”的名单,也一直是录取中一个公开的秘密。

《纽约时报》对“Z-List”名单的报道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某中国百亿富豪怒砸4300万送女儿进斯坦福
该极端案例在国内一度引发轰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为何对于藤校的穷孩子来说,上藤校并不仅仅是一段全新梦想旅程的开始,还是一场“噩梦”的开端。
经济、社交、认同感…
压垮穷学生的三座大山
起因是教授让同学们挨个站起来发言,说明自己所处的阶层并加以论证,在起此彼伏的“上层”、“中产”中,Ana第一次在课堂上呆若木鸡,满脑子只想着找个地洞钻下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Ana来自一个移民家庭,刚来美国时只会说西班牙语。在慈善组织的帮助下,全家人勉强住进了一所小房子。但如何有足够的钱购买生活用品和食物,仍是让人头痛的难题。
在如此环境中长大的Ana,觉得被哈佛录取是一个奇迹。但在奇迹背后,她依然是那个为温饱发愁的穷女孩,即便获得了奖学金资助,但依旧摆脱不了满身的“穷酸味儿”。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财务上的困窘,普遍存在于入读藤校的穷孩子群体中。即便是拿了奖学金,他们依旧会为十几美元的支出焦虑到辗转反侧。
Renata Martin是布朗大学学生,爸爸是餐车司机。尽管学校提供了9万美金助学金,但她在校园里仍需精打细算地过日子。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经济上的难言之隐,必然带来的是如影随形的自卑与社交上的难以融入,比如从来不跟同学去吃饭逛街看电影的Ana,慢慢地变得形单影只;而为了十几块而痛哭流涕的Renata,遭遇的是周围人的诧异与疏离。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当有钱的朋友们一个个说着自己对暑假的规划,或是环游世界,或是靠家人介绍进入某家大公司实习,Claudio只能苦涩地想着,家里还有多少账单没付,自己该怎么帮忙。
在富孩子已经能够享受到上一代的资本与人脉积累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之时,穷孩子却还在为如何反哺穷困的家庭而挣扎不已。
耶鲁新生Julia在佐治亚乡下长大,是家里11个孩子中的老二,父母是经营食品摊的小贩。上大学后,她回家的次数日益减少。
某天回家,父亲突然说了一句:“也许教育正把你从我们身边越拽越远,但我不希望你因为有我们这样的爸妈而羞愧。” 她才在恍惚中察觉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发生了改变。

耶鲁大学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原生家庭所在的阶层让她无法从根本上融入耶鲁的精英圈子,而在耶鲁所受的教育,又让她再也不可能是那个贫瘠的乡下女孩。
留不下,回不去,正是藤校穷孩子在经济、社交的窘境之余面临的第三重难题。当然除此之外,他们日常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也并非所有人都能妥善地处理好这种种挑战。
“寒门贵子”如何才能走下去?
然而,仅仅有经济资助还远远不够。
将“精英校园里的贫困生”作为课题的哈佛大学教授Anthony Jack曾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和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们相比,藤校中的穷学生更集中地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很少向外求助,或据理力争地表达意见;
对逆境更习惯于负面消化而非积极改变……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布朗大学新生学院助理院长Yolanda Rome也发现,贫困生很少主动求助于学校行政人员或教授,连投诉都很少见。在询问几位贫困生后,他们给出了这样的回应:他们不想给别人添麻烦,或让其他人觉得,自己拿着奖学金来上学却表现得“忘恩负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虽然在顶尖学霸聚集的八大藤校,这种毕业率明显要高了许多,但危机始终存在——当穷孩子们走不出自己给自己设置的心理怪圈,不懂得拥抱各类资源,大学毕业之际,他们仍有可能滑落回原来的阶层,因为藤校并没有成为向上攀升的阶梯。
改变外界,首先要从改变自身开始。
毕竟,和同阶层的同龄人相比,他们靠着实力与努力,已经拥有了旁人难以企及的受教育渠道。这四年教会他们从某种生活中跳脱出来,也给了他们机会去幻想全新的人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Daniel Golden “The Price of Admission:How America’s Ruling Class Buys Its Way Into Elite Colleges — And Who Gets Left Outside the Gates”
The New York Times: Some Colleges Have More Students From the Top 1 Percent Than the Bottom 60. Find Yours.
Boston Globe “What is it like to be poor at an Ivy League school?”
美国「机会均等计划」(The Equality of Opportunity Project)调查:「富豪最多的美国大学 Top 10」
精英说 《中国家庭花4374万元进耶鲁?!美国顶尖名校录取究竟有多脏…》
金融时报 《一路买进常春藤:金钱、暗箱操作、贿赂与平权法案的故事》
别处World 《穷孩子上哪所大学最有可能改变阶层?》
界面新闻 《在藤校做“穷”学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Yulin Wu IVYPEDIA留学私塾 《“穷孩子”进了常春藤后就万事大吉?独家采访为您揭秘》
爸爸真棒 《美国版“寒门贵子”,进入藤校后的穷孩子们,后来怎样了?》
南方周末 《哈佛要招穷学生》
老查话留学 《为啥哈佛在中国不招穷学生?》